铁路为什么要提速?面对新闻媒体的发问,铁道部部长傅志寰说,这是“逼出来的”。在竞争激烈的时代,铁路如果还是“老牛拉破车”,就会丧失市场,丧失机遇!
通观提速历程就会发现,为适应提速后开行新型列车的需要,铁路部门先后推出了快速列车、城际列车、旅游列车、夕发朝至列车、行包专列、货运班列等一大批列车新品种,初步形成了我国铁路客货运输产品系列,在快捷、舒适、便利等方面,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。
在提速过程中,铁路部门认识到,要占领市场,赢得市场,就必须顺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。三次提速内涵逐步丰富,视角不断开阔。第一次提速以推出新品列车为主,第二次提速则对京九、京广两条干线实行客货分工,优化了运输资源配置;即将开始的第三次提速,不仅贯彻了中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意图,而且优化了票额资源管理。铁路将首次对直通旅客快车实行客流旺季和淡季两套编组方案,以有限的投入实现最大的产出。提速不提价,促使铁路人深化管理,提高服务质量,以市场份额的提高来弥补提速投入的增加。
在三次提速过程中,中国铁路机车水平迅速提高。第一次提速前的1997年1月5日,新研制的韶山8型大功率客运电力机车,在试验线上最高运行时速达到212.6公里。傅志寰高兴地说:“这是中国铁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。”第二次提速前的1998年6月24日,韶8牵引的快速客车,在京广线提速实验中,创下了240公里的最高运行时速。第三次提速前的2000年9月3日,蓝剑号交流传动动力车组,时速达到200公里……
实践证明,提速之路就是中国铁路的进步之路,发展之路。傅志寰介绍说,铁路部门正以提速为契机,全面考虑21世纪初的改革发展问题。更充分地面向市场,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,将是铁路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。
从世界铁路发展历程看,衡量铁路发展水平的标志有三个,即速度、密度和重载能力,综合反映值则是运输周转量。
发达国家在追求速度时,实行客货分离,货车取向重载,客运则实行专线运营,大量修建客运专线,发展高速铁路。
铁道部副部长刘志军介绍说,与发达国家相比,中国铁路具有自己的特殊性。我们的钢轨上,既跑客车,又跑货车,既要追求速度,又要追求密度和重载。我们用6万公里的营业里程,完成了1.6万亿吨公里的运输周转量;换句话说,我们用占世界1/20的铁路完成了1/3的运输周转量。而拥有23万公里铁路的美国,才完成1.9万亿吨公里的周转量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中国铁路综合运输效益当之无愧地位居世界前列。
但是,应该看到,中国铁路与世界铁路的先进水平相比,还有很大的差距,也还不能充分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。发达国家普通客车时速达到160公里,高速铁路运行速度达到300公里以上,泛欧高速铁路网正在建设。相比之下,我国铁路目前提速的主体速度是120公里。第三次提速调图后,140公里以上的称为特快列车,140公里至120公里是快速列车,普通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还在120公里以下。中国铁路提速之路还刚刚开始,任重道远。
更为重要的是,我国铁路运能与运量的矛盾并没有彻底改观。实践证明,经济形势一旦好转,铁路就会供不应求。今年一些地方重现的车票紧张、车皮重新走俏的现象就是明证。第三次提速后,全国铁路将首次实现联网售票。从理性层面上说,这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。往返票的发售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铁路的服务方式。但是,由于现阶段我国铁路还处在运能偏紧的状况,特别是热线往返票将难以满足旅客的需求,对此,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。
有消息说,铁道部党组已经就中国铁路发展方向进行了谋划:新世纪之初的中国铁路将坚定地实行提速与高速并举的战略,加快京沈快速客运通道建设和京沪高速铁路建设的前期工作。“十五”期间,将力争建设1.4万公里的快速客运网,大城市间做到500公里左右朝发夕归、1500公里左右夕发朝至、2000公里左右一日到达。同时,建设快速货运网络,
正像前两次提速促进了公路、航空提高服务质量一样,这次铁路大提速有望引发交通运输业新一轮的竞争。舒适度、便捷度、安全性将成为重要的竞争目标,寻常百姓将在出行中感受到这种竞争的“硕果”。竞争多美好!
的确,提速使中国铁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,提速所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变化,大大超过了提速本身。中国铁路在提速中大踏步地前进,一个便捷、舒适、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新时代正在加速向我们驶来!